首页

跪舔丝袜脚

时间:2025-05-28 21:37:36 作者:从“中国游”“中国购”看中国经济热力 浏览量:70218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题:从“中国游”“中国购”看中国经济热力

  新华社记者樊宇

  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带空箱子去中国”的实用小贴士引发热议。从“中国游”到“中国购”,“旅游+扫货”的体验让外国游客直呼“真香”。

  价优物美的商品、方便快捷的支付、“即买即退”的离境退税……随着“中国游”的便利性和吸引力不断上升,游在中国、购在中国成为越来越多国际游客的新选择,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旅游购物的热土。从政策红利、产业实力到文化魅力,“中国热”让世界看见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

  “中国热”的吸引力源于政策推力。从持续扩容免签“朋友圈”、优化境外游客支付环境到提升离境退税便利度,中国用实打实的政策,向全球游客发出盛情邀约。日前,中方决定对巴西等南美5国实行免签入境政策,中国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的国家由此增至43个。外卡POS机覆盖率提升,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的“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能力不断迭代,让不少地区实现了“碰一下”即可支付。中国还在退税政策上持续发力,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从试点推广至全国,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提升退税商品供给水平等。一系列便利措施传递出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鲜明态度,推动“中国热”持续升温。“五一”假期,外国人出入境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3.1%,银联、网联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4.86%、128.04%。阿联酋通讯社报道说,中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消费目的地,不仅促进了中外经贸人文交流,还能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

  “中国热”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品质内核。近年来,外国游客来华的购物清单不断拓展,从服装、食品到手机、翻译器,从小家电到智能家居。“中国制造”的高新技术含量显著提升,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也吸引外国游客持续来华“淘好物”。手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等成为“反向代购”热品,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从服装鞋类到电子产品,从平价日用品到高端奢侈品,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品类之丰富、选择之多元,吸引着外国消费者纷至沓来。外国游客们在行李箱里满载商品,是对“中国制造”投下的“信任票”,也是对中国发展的认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说,外国游客在感受“中国制造”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同时,也在触摸中国发展脉搏。

  “中国热”还得益于中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实践。除了传统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现代国潮、文创产品以及科技好物正成为外国游客的新宠。中国文旅业态升级,推动旅游与文化、科技等跨界融合,不仅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国际舞台,也让外国人在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魅力的同时,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或漫步北京中轴线,或在西安体验汉服妆造、在云南饱览民族风情,或在深圳科技园区体验“未来感”。不少外国游客因为热爱中国文化选择赴华旅游,也因旅游得以更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发展的脉动。美国《环游世界》杂志说,凭借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城市魅力,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游客的理想目的地。凭借更优质的产品供给、更多元的消费场景和更便利的服务,“中国游”吸引力还在上升。

  产业升级厚积薄发、消费生态日益多元、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成为中国接住世界“流量”的密码,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中国坚持用更大的开放、更深的合作来拓展机遇,也向世界证明,真正的经济安全来自深度互联而非彼此隔绝。可以说,“中国游”“中国购”的意义超越了经济层面,为国际交流和互通增添了新注脚。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立足地方疾病特征,强化医疗援藏力量

消费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上半年,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244.17亿元,同比增长5.6%。线上消费尤为活跃,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商品零售额均实现快速增长。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再添6艘大型集装箱船订单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本次横店活动中,两岸百余名青年还走进录音棚,共同学唱歌曲《青花瓷》并录制MV。第一次进录音棚的台青林咏媺说,“听着音符从耳机中流淌而出,看着台湾青年和大陆青年合作完成了一首歌,我很有成就感。”

理解山西丨长城一号公路串起的不止古建文物,还有一种坚持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介绍香港和上海两地的创科发展现状和前景。来自沪港两地学界、业界人士也分别就基础研究、沪港两地创科园建设等话题进行探讨。

林剑:到底是谁在乌克兰问题上拱火递刀,事实一目了然

不过,雪龙系列破冰船及其科考活动是由自然资源部直接管理和组织的,而“中山大学极地”号的北冰洋航次则是首次由中国高校负责组织的极地科考。本航次科考队员的背景覆盖文、理、医、工四大学科门类,还专门组织了研究生队员接受不同学科背景专家现场集体教学指导,这些都是此次科考的高校特色。“中山大学极地”号北冰洋之旅不仅是对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有益补充,也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在极地问题综合教研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中美将就军控议题“罕见”对话,军事专家解读

3月24日,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群体性技术变革的起点,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孕育着新变化。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